提及“天宫院”,常坐4号线的朋友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它是北京地铁4号线的终点站。所以地铁里的广播时常会提到“欢迎您乘坐地铁4号线列车,本次列车开往天宫院方向。下一站是XXX,请各位提前做好下车准备……”天宫院的这名字在北京这些地铁站名当中那得说算是上等的了,乍一听好像感觉是玉皇大帝住的地儿似的。其实,这名应该说是因祸得福,因为之前的名字算是俗到家了,而一个机缘巧合下使它有了一个引以为傲的名字。
大家知道天宫院在双源桥西南侧,辖区东起狼各庄与黄村镇交界,西至八家东路与北臧村镇交界;南起四各庄与庞各庄交界,北至通黄路与观音寺街道交界,您看出什么端倪了吗?这附近全都是村落,那怎么就这么突兀的有一个“天宫院”呢?您听我给您慢慢说。首先,得说一个问题,为什么北京好多地名都叫“XX各庄”呢?这是因为隋唐时期,国力空前昌盛,这里来了大量的本族和外族移民。这些人按照家族群落建立村庄,什么庞各庄、磁各庄,陈各庄、梁各庄、祁各庄、伍各庄、四各庄(应是司各庄)等等,至今大兴还保留20多个这样名称的村庄。这些村庄都是以姓氏为名,其实就是庞家庄,陈家庄等,只是由于汉语发音的变迁,“家”当时发音为“嘎”,村庄的名称按照现在北方发音使用了接近的“各”字。这些以姓氏命名的村庄虽然由于契丹、女真、蒙古的入侵,使得大批居民南迁,现在几乎已经没有这些姓氏的人住在这里,但是名称还是保留了下来。
那么说回来,“天宫院”是怎么来的呢?这个啊还得追溯到金国说起。在明朝沈榜的《宛署杂记》中记载道“天宫院,旧名史家庄,因金章宗驾幸本村打围举膳,改名。”用老百姓的故事来讲是这样的:承安初年,北京处于大金国的统治之下,并且是大金国的中都,金国第六位皇帝金章宗完颜璟这一天在外游猎。他玩儿了一天,收获颇丰,下午累了准备想找个地方“打尖”,皇帝叫“用膳”。于是皇帝带着大伙儿寻见一个村落,只见这个村子鸟语花香小溪潺潺,古槐攒天,浓荫撒地。于是龙颜大悦,就打算在这村子中打谷子的场院里用膳,大臣们当然是百依百诺,忽然皇帝问到这里叫什么名字呀?小太监连忙去问,回来告诉大臣这儿叫“史各庄”。这位大臣一听刚准备去给说,紧接着一个激灵突然想到这皇帝刚想要吃饭,我告诉说这里叫“屎(史)”这不吉利啊,况且屎就屎,还“硌(各)”,吃饭就怕硌牙,这也太扫兴了啊。我呀,别找别扭,给私下给改个名得了,可是叫什么呢?这位大臣思前想后,一琢磨皇帝是天子,高居在宫廷,而用膳在场院。得了,干脆各取一个字,叫做“天宫院”吧!于是回来跟金章宗说,这个村子听村民说叫做“天宫院”。皇帝一听这名儿,喝!太好了!龙颜大悦,周边的村都是什么家村,什么家庄,什么家屯,偏赶这个村落叫天宫!还正巧让我赶上了,这个得赏!第二天,这个村子就莫名其妙的受到了皇封,并得到了一块皇帝手书的“天宫院”三个字的匾额。从此也就从“史各庄”变成了“天宫院”了。
您别小瞧这位金章宗完颜璟,他可是金朝最高统治者中汉化最深的,也是金朝一代文人雅士型的皇帝。甚至元人戏剧家燕南芝庵将其与历史上的唐玄宗、后唐庄宗、南唐后主、宋徽宗并成为“帝王知音者五人”,足见其汉化程度之深。完颜璟偏好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专学徽宗,笔迹酷似,以致后人难分彼此。
从此之后,天宫院这就算沾上了皇上天子的福气。皇上走后不久,天宫院的村民就集资请风水先生来看此地风水。风水先生一算这名字一改,将来这村里头的子孙就势必要出大富大贵之人了。风水先生还算出要想保佑后代一切顺利,还必修要三座庙宇才能保住天宫院的风水。天宫院来财从北口进,所以在村北口修建一座财神庙,在村南口修建一座菩萨庙,以保障全村人平安。因为鬼走西门,所以要在西边建立五帝庙以镇压邪祟,三庙建好后日后龙就自然而然的走东门,村民走正道,这样一来,全村人民就能够得到最大的福祉啦!今天这些寺庙可能都早已不在,但是天宫院的故事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2013-2024 LifeAdd生活方式 www.lifeadd.cn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