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山西会馆,是明清之际山西商人在异地建立的社会组织,用于联络乡谊、感怀乡情、会聚会议、祭祀神灵、聚众演戏、帮助同乡等。山西人在异地建立会馆,最早的始于明朝隆万时代。明代实施开中法以来,晋商以“极临边境”地理优势,捷足先登,渐成为明代最有势力的商人群体。入清以后,山西商人的商业势力更是盛极一时,东起江浙,西至新疆,北自奉天,南到两广,其经商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而只要有晋商的经商足迹,便有晋商会馆的相应建立。据统计,当时会馆的数量达到了200多家。后因国力疲败,内忧不止,外患不已,战乱频繁,会馆渐渐走上了衰败之路。
解放时山西会馆为38个,盂县会馆前后竟有五个,在山西会馆中占有较大比例。根据郭建平老先生整理的《盂县人在北京》资料,解放前北京的洗染业,旗帜套垫业,参茸业基本为盂县人垄断,可见盂县人的智慧与勤劳!虽然大部分是手工业,没有大的商业集团,也没有乔家之类大院,但正因为山西有这么多小的商人,才造就了一些乔致庸之类的大商人。我们不应该忘记先人曾经创造的辉煌历史,然后继承发扬光大。
第一个会馆:始建于1750年,位于前门外珠市口南
第二个会馆:始建于1797年,位于前门外煤市街小椿树胡同22号(仍存在)
第三个会馆:始建于1853年,位于虎坊桥东路北
第四个会馆:始建于清代末期,位于宣武门外椿树上二条18号
第五个会馆:始建年代无考,位于宣武门外椿树上三条17号 以上会馆除第二个会馆外均已在旧城改造中消失。
有关山西会馆的资料,请查找荣浪写的《山西会馆》一书。
《盂县人在北京》(郭剑萍著)书中记录的会馆资料:
1、盂县会馆,建于1789年,位于前门小椿树胡同,也叫“六字号会馆”,现在仍存在。
2、盂县会馆,宣外椿树上二条,文人会馆,1997年旧城改造拆除。
3、盂县会馆,宣外椿树上三条, 1996年旧城改造拆除。
2013-2024 LifeAdd生活方式 www.lifeadd.cn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