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与哲学

发布时间:2020-01-05

        记2013我的修行历程,善行天下的核心理念  

        临近岁末,总觉得总结一下心得收获为好,尽管哲学这题目有点大,徒步我也是业余水平,但斗胆献丑也说说我的善行天下感悟而吧,仅作交流。

        2013年我最重要的心灵收获是接触到了善行天下的理念、并参与了方山的探路活动。在我心灵比较迷惘的时候,是善行天下的创始人史军给我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我仔细看了史军的博客,书籍,经历,并一起聊天、行走,我发现其实善行天下的核心理念在史军的博客、书中都有所体现,其中最核心思想其实是明朝大儒王阳明的心学。 5月份,与史军、荣浪、东家去我老家山西盂县考察一个古村的路上,我们不经意间已经走在了求“道”的路上。史军现在也不知道的是,心学的祖师爷:“二程”,他们的姥姥家就是盂县的,母亲侯氏,世居盂县上文村。而在我们去古村的路上,经过一个叫“兴道村”的地方,这个村子就是心学祖师爷“二程”讲道的地方,而讲台就是现在叫“程子岩”的一个地方,后面再详细介绍二程与盂县的渊源。 史军对心学可以说是推崇备至,他虽也曾出入佛老,东西哲学,圣经古兰,最后个人信仰我认为还是归于儒家的陆王心学。他的博客书中专门有一篇文章《读阳明学大纲》,我就是看了这个才开始了解王学的。有人问了王阳明是何许人?这么厉害?心学何也?   王阳明,浙江余姚人(公元1472-1528年),明朝大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是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全才,全能大儒。  

        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即人们所命名为的“心学”。心学是对朱熹理学的一场修正,而在中国历史上,朱熹的理学曾是统治阶层信奉的正统思想,因而王阳明所创造的"心学"在与"理学"的冲突中曾遭到统治阶层的排斥。在历史上,知朱熹"理学"的人多,知王阳明 "心学"的人少。在目前看来,简单的理解:心学即心灵的学问,是让人如何幸福、快乐的学说。 心学一般称为陆王心学,理学一般称为程朱理学。陆指的是陆九渊,这里不做详细介绍,有兴趣可百度一下。(说到百度,据说李彦宏祖上也是盂县的?后迁居阳泉?)陆九渊是王阳明同门前辈,而王又发扬光大了陆的学说。 陆九渊(1139—1192),字子静,号存斋,江西金溪青田人,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理学与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长期争论不休,不能统一,成为理学的两大流派。陆九渊与朱熹齐名称“朱陆”。  

        朱熹(1130~1200年)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家境穷困,自小聪颖,弱冠及第,中绍兴十八年进士。承北宋周敦颐与二程学说,创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学风,称为理学。淳熙三年(1176年),朱熹与当时著名学者陆九渊相会于江西上饶鹅湖寺,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鹅湖会”。从此有了“理学”与“心学”两大派别。 至此本文开始提到的心学祖师爷“二程登场”了。程颢(公元1032年——1085年),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公元1033年——1107年),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被世人称为“二程”,是北宋著名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老大程颢,老二程颐二人是理学心学的创始者,世称“二程”。实际上从学术思想来看,二程虽为亲哥俩,但后来他们的思想也各有区别。二程各人思想尽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学术倾向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他们的学说也形成不同的接班者、学派。程颢认为万物本属一体,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发明本心,自觉达到与万物一体,因此较多地强调内心静养的修养方法,不大重视外知。后来的陆王,大致沿着程颢的理路,发展为心学。而程颐则主张探求事物所以然之理,人生的根本在于居敬穷理,格物致知,较多地强调由外知以体验内知。后来的朱熹,大致沿着程颐的理路,发展为纯粹的理学。所谓的“程朱理学”,实际上主要指的是程颐和朱熹的理学。当时有许多人追随二程学习,老大估计走的是上层路线,考上了进士,老二对科举考试不感兴趣,没有考取文凭,走得是野路子,估计广告做的多,类似新东方吧,所以程颐弟子很多,形成了著名的洛学学派,为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建立其庞大的思想体系奠定了群众基础,后来被官方认为正统。 程子岩附近的千佛寺石窟   那么二程的思想源头呢? 是大家周敦颐和张载。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北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也是我们熟知的写出污泥而不染的《爱莲说》的那位。因为周敦颐做过二程的老师,二程又是北宋道学真正的建立和创立者。周敦颐号濂溪、字茂叔,湖南道县人。二程在回忆跟周敦颐学习时是这样讲的:“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就是说孔子跟他的弟子颜回他们即使很贫困地生活,在颠沛流离中也保持了一种精神快乐,“所乐何事,所乐何处?”这就是周敦颐让二程兄弟经常寻求的问题。 “寻孔颜乐处”后来变成整个宋明理学一个内在的主题。  

        另外程颢、程颐一定程度上继承张载的思想学说,后者对他们思想体系的构造和发展影响很大。但二程的思想更多的是自己的新创见。张载也是一位牛人,张载(1020-1077),北宋大儒,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第38位。著名的“横渠四句”出自张载《横渠语录》,为历代文人知识分子人生目标。原文如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话题越说越远,再说都可以写一篇中国哲学史了。回过头来,再说说祖师爷二程与姥姥家盂县的渊源和遗存。 据县志记载,盂县自古称文献名邦,以山河美固,钟灵毓秀,奇杰英才,代不乏人。唐宋之际,盂县侯氏,儒学登科,德才彰显。侯氏之女以家学培育二程,教之以道,至于成立。二程之学由此而兴。 程子岩在盂县兴道村东北1公里处的岩凹尖。山间有一座宽15米,高9米,进深7米的石窟,原为东魏礼乐寺遗址。古“礼”字类似“丰”,故当地人又误称丰乐寺。宋代,程颢、程颐来盂县省亲讲学于此,后人因称为“程子岩”。岩洞正中为“宋大儒程夫子讲道处”碑一通,碑额“兴起斯文”,其典出自《宋史·程颢传》:“以兴起斯文为己任。”这也是盂县作为“理学渊源”,为理学的形成提供文化养分的最好注释。 程子岩下的兴道村即以此地为“道学所兴”而得名。兴起斯文的地方自然会养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据教育史专家统计,近千年来,盂县所产生的进士人数居全省各县前列,是名副其实的进士之乡,文化之乡。从这一点反映出宋代的兴起斯文对后来盂县文风的浸润。      

        思绪再拉回一些,说了半天,那善行天下的核心理念究竟和心学有何关系呢? 在说核心理念之前,先介绍两个概念:体和用,也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的二字。体为本体,实质内容,核心。用为外表,外在的应用。用在善行天下的核心理念为:心学为体,徒步为用。徒步只是修行的一种外在形式,修行的内涵其实是儒家心学,感悟生命。 试想一下: 为何大家参加徒步活动后都觉得身心愉快呢? 为何有的人在野外带走个塑料瓶,自己就觉得做了善事,在城市里不一定去做呢? 为何回来后又陷入烦恼之中呢?该怎么办才能找回心灵的平静呢? 老大经常提醒队员:感悟不赶路,感悟神马呢? 有人问:打开生命的空间了吗?生命的空间是神马空间?杨海军说了句大实话,我不知道我打开了没有。 其实所有答案都在心学之中: 天人合一,大自然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所以心情愉快。 善,心即理,人人都有向善的天性,止于至善。做了善事,实际是满足了自己心灵的饥渴。 存天理,去人欲。遵循自己内心的需求,去除不合理的欲望,心灵就会平静下来。 感悟生命,感悟美好,感悟队友的感悟,遇庙感禅,遇观感道,山水草木,花鸟鱼虫,皆有灵性。 生命的空间:在于心内,站在心的门口,我们都是向往着心外面的空间,其实心内的空间更加广阔,认识自己,了解你自己是谁? 知行合一,事上磨练,爱岗敬业。 致良知,追寻自己内心的良知,内心强大,则视一切为浮云。 如果通过善行天下,你思考过这些问题,说明生命的空间已经打开了一条缝隙,若能继续不断修行,生命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广阔。 一行禅师在《你可以,爱》中写道:“佛法中的禅修,第一目的就是重建我们与自己的沟通”。心学亦然,殊出同归而已。 史军说过,走什么线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感悟。 感悟神马?可能因人而异吧!    

        结束语: 在中国具有这样一种现象,治世兴理学,乱世兴心学。王阳明的心学是他在乱世之中历经坎坷而悟出的任世间沧桑变幻,我自内心坦荡的处世精髓,人们自然可以从中寻找到如何在世态炎凉的社会环境之中寻找内心平静,保持高尚情操的精神武器。如今在汹涌的经济大潮之下,很多人被金钱迷住了双眼,各种道德沦丧、社会犯罪事件接连发生,现在已真的到了限制人们私欲膨胀的时候了。一个没有精神信仰,道德标准的社会,只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破坏。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认为只有疗救人心,才能拯救社会,只有每一个人去掉内心世界的"恶欲"和"私欲",才能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宣扬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去发掘心中的良知,用高尚的良知去克制无限的私欲,克服脑海里太多的"心中贼"。人是需要有信仰的,信仰如同人的七情六欲一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需求。大部分西方国家信仰上帝,中国传统社会信仰佛、道,文革时期人们信仰领袖,而今很多人信仰金钱,这是拜金主义猖行的最主要原因。 

【声明】:LifeAdd生活方式登载该文章目的是为更广泛的传递行业信息,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若无意侵犯您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核实后将立即予以删除!
标签: 善行天下

高品质生活资讯平台

『LifeAdd生活方式』是一家引领高端品质生活的互联网平台,聚焦前沿时尚风潮,为高品质人群推送生活资讯和商业信息,链接高端商业与高端人群生态圈。

业务范围

经营规则

联系我们
北京市丰台丽泽金融商务区平安幸福中心A座7层
82918700@qq.com
微信号:82918700

2013-2024 LifeAdd生活方式 www.lifeadd.cn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