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韩愈(唐)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之所以想起古文《师说》原因之一是过年在韩愈老家过的年。秦皇岛黄金海岸阿那亚,位于昌黎县。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一生从未到过昌黎县,为啥昌黎县叫昌黎呢?而且现在的昌黎县有韩愈大街,碣石山上有韩公祠,看来于韩愈也不是没有关系,经查询原来韩愈祖上是出于昌黎(今河北省昌黎县),因昌黎韩氏是望族,因此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韩愈除了我们熟知的标签外,他还是宋明理学的源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的很重要的一个中间人,是真正的文化大家。昌黎的阿那亚是当今旅游地产界的网红,越来越火了,口号是“人生可以更美”,网红建筑有孤独的图书馆、教堂、沙丘美术馆、剧场、私家沙滩以及注重社群模式、精神生活以后另文介绍。昌黎县还有一大名山,碣石山,著名的曹操《临碣石》,还有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也以后另文介绍。
之所以想起古文《师说》原因之二,是因为我自己有一位老师。这个老师就是古文中所指传道的老师。自从五年前认识后,每年春节后我都去拜访一下,拜个晚年,交流汇报一下,其实平时我们也没有短信微信电话什么的交流,我不想太多的打扰老师,也没有必要事事请教。每年一次的交流我觉得已经很有收获了。老师已经退出江湖财务自由好多年了,基本住在北京,前几年经常去世界各地徒步,这几年基本是大隐于市了,平日也就是看看书,见见朋友,做些长线投资啥的,日子过的充实而惬意,是一般人梦想的生活方式,但没有一些修为的凡夫俗子还真没准过不了他这枯燥的幸福生活。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般人自从学校毕业后就没有老师了吧。有的人以领导为师,有的人以书为师,有的人以佛为师,虽然各种各样的老师很多,但好多都是“习其句读者”,这些大部分是属于教“技”、“术”的老师,也是老师,但不是本文所说的传道老师,真正的传道老师,估计没有缘份是碰不到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今之我们每个人都也应该有个现实中的传道老师,这个老师能给你传道解惑,传大道解人生之惑。我估计主动地有意识地去寻找应该能碰到这样的老师吧,如果找到了也是一种幸运和缘分。
想找好老师,首先得有惑,惑不得其解,才会去找老师,否则即使身边处处老师,也会视而不见。但愿人人得遇良师!
2013-2024 LifeAdd生活方式 www.lifeadd.cn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7